业余跑马也能拿等级证书,快来看看你是哪一级?
中国田径协会瞅准时机,在年会上抛出了《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大众选手等级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》。这意味着大众选手也能像专业运动员那样获得等级评定,对各位业余级别的马拉松爱好者来说,这一举措具有“历史性”的意义!
来一睹为爽,虽然咱们不是专业级选手,但我们终于可以据此知道自己在大众选手中的水准了,还可以拿证书。
大众等级标准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
全程马拉松、半程马拉松和10公里三个项目,每个项目分四个精英级、一级、二级、三级四个等级,设置9个年龄组,大众选手参加A类赛事完赛,即可申请相应等级。申请等级、证书和徽章通过中国马拉松信息平台注册后提出,需要完成科学锻炼及参赛准备、参赛礼仪方面的知识问答测试,之后平台自动审定,通过后即可网上下载打印证书。
同时,田协也公布了北京市大众马拉松运动等级标准
以半程项目、29岁以下含29岁一档为例,可以看出,中国田协公布的标准中精英级别达标成绩为1小时34分钟,而在北京市大众马拉松等级标准中,健将级需要跑进1小时20分钟,二者相差14分钟。其余各年龄段标准也均有较大差距。
看完大众等级标准,我们再来看一下专业运动员的标准是怎样的呢?
OMGD...差距自己找吧...这儿就不一一列举世界六大大满贯赛事的参赛标准了(据说波士顿马拉松,18-34岁,男305,女335,才有资格参赛哦),免得突如其来的幸福感被瞬间浇灭~
不过,相信此标准的实施,目的不是为了让大众选手互相攀比竞技成绩,而是为了推动普及与提高、鼓励大众选手参与跑步,科学锻炼、检验成果。
对了,这儿还有特别需要注意的
大众等级标准实施办法,要求大众选手只有在参加A类认证的中国马拉松联盟赛事达标项目比赛并完赛,方可提出申请。之所以要求A类赛事,是因为按照中国田径协会的赛事认证标准,赛事认证分为A类赛事和B类赛事,A类赛事标志着赛道、计时、裁判、兴奋剂检测等核心竞赛管理工作达到中国田径协会的成绩认证标准,B类赛事则只是说核心竞赛管理在参赛选手中达到了公平竞赛。所以这个要求主要是为了在所有的申报选手当中实现成绩真实、准确,为了整体公平。所以提醒大众选手:在参赛的时候,一定要看清赛事的认证类别。
另外一个比较特别的是在网上申报等级的流程中,需要完成科学锻炼及参赛准备、参赛礼仪方面的知识问答测试。这一点确实非常重要,在马拉松运动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,每个跑者都应该了解科学锻炼、参赛准备和参赛礼仪方面的知识,这是让跑者对自己负责,也是对跑者除了成绩这个“硬实力”之外“软实力”的要求。